科学论文产出是国际上公认的衡量国家和地区总体科技水平的科技产出指标之一,SCI论文产出更是衡量单位科研国际化水平和实力的重要指标,直接反映了单位的研究水平、科研实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近年来,我国医护人员发表 SCI的论文量不断增加。据统计,2018年我国共有4810个机构的医生发表论文5278篇。
这一现象的背后,是部分医护人员对于晋升的迫切渴望。
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一些领域的职称评定存在““唯论文、SCI至上”倾向,医疗领域也不例外。
实际上,目前我国许多医疗机构在医务人员的职业晋升中仍然以SCI文章发表和科研基金项目等作为主要考核标准。
但是,随着国家明确提出推广代表性成果制度,技术推广、高质量专利、智库成果、文艺作品、教案、病例均可作为代表性成果参加职称评审。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认识到专利的重要性。
此次北京市人社局发布通知,明确“卫生、中小学教师等不将论文作为职称评审主要指标”,便让人眼前一亮,充满期待。
其实在此之前,已有大部分地区发布通知,鼓励引导不同类型专业技术人员科学对待论文要求。
卫生、工程、艺术、中小学教师等实践性强的职称系列突出对工作业绩的评价,将论文“必选”转变为成果“多选”,建立“菜单式”评价指标体系。
——
对于医生来说,他们的本职工作就是为患者服务。与论文相比,用代表性成果来评价其工作更加客观、公正和有说服力。
同时,明确代表性成果用于职称评审,可以让广大医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主业,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随着多个省市相继发布卫生技术人员职称评价标准,并明确专利在申请高级职称中的普遍适用性,专利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对于医生而言,这既是一个可以轻松获取的新机遇,同时也可能是一个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
1⃣️ 医生难以走通“专利申请”流程
申请医学专利是一项十分细致和繁琐的工作。申请人需要事先通过文献/期刊等途径广泛掌握资料,了解技术现状,保证专利的合法性和实用性;申请文件的撰写规则也是不容忽视的—“文件写不好,专利权保护范围大不了”。
此外,很多医生由于不了解申请手续、审批程序,容易导致申请被撤回等意想不到的情况。
医生的临床任务本就繁重,他们如何腾出时间去调研和撰写文件呢?
2⃣️ “重申请,轻转化”问题还未破解
专利自身的成熟度以及申报量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条件,我国大型综合医院每年数以万计的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为生产力的只占8%左右。原因归结于目前医疗机构在专利管理和维护方面一直处在“重申请、轻转化”的状态。
这种现状导致一些有价值但未得到充分评估的专利因缺乏维护而失去了专利权。同时,这也给医院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带来了困难,知识产权的有效运用也受到了影响。
因此,医生申请的专利往往只能作为攀升的一步阶梯,而无法真正发挥其应有的转化潜力。
不过广大的医护朋友无需担心,借助专利来争取职称晋升并非“无路可走”。
仔细一想会发现,其实在专利申请-转化的过程中,大家缺的不是“标准”和“机会”,而是一支专业化团队:一支具备医学基础理论、医疗技术应用、相关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理论和技能的团队。
点击进入医专宝小程序
“医专宝”作为医学转化平台,背后的精英团队可以为您打破临床转化壁垒,推进实现快速安全的创新转化与临床应用转化。
——
可以预知,职称评审改革之后将建立新的标准体系,不管结果如何,这一改革都将为医生职称评定带来全新的思路和价值观念,也将进一步推动医学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或许,未来的医生职称评定将更加注重医生的实际贡献和应用价值,更加关注医生在临床实践中的实际效果和社会贡献,这也将促进医生的自我提升和职业发展。